查看原文
其他

台北——他们不关心统一还是“独立”,他们更关心生活

2015-07-25 台湾电影

小提示:点击上方↑↑↑蓝色小字可立即关注台湾电影发布的讯息


导语:台北这座命运曲折的悲情城市,从工业时代的巅峰滑落后,激情消退,如同欧洲的城市,开始向后现代社会转型——关注日常生活品质,享受微小而确实的幸福(小确幸)。


撰文:萧春雷

摄影:王身敦



◎松山机场与101大楼


台北是一座充满矛盾的城市。她是座慢城,人口不多,巷弄洁净,行人步伐从容;她也是快城,车辆高速行驶,机车密集,像子弹一样飞驰。她是座落后的城市,街巷狭窄,房屋破旧,到处是违章搭盖;她又是现代的城市,科技发达,设施完备,捷运(轨道交通)四通八达,是华语世界的娱乐中心。她是地方性的城市,不关心国际大事,媒体整天报道明星八卦、社区的鸡毛蒜皮;她是国际化都市,“海归”众多,紧追欧美时尚,随处可以买到美日最新杂志。她是座政治城市,竞选轰轰烈烈,名嘴天天吵架,刻薄评论时政;她是座温情城市,居民有良好的教养礼仪,温和友善,热于助人…



◎101大楼里的茶室


矛盾,并非不可理解。在专业学者眼里,台北文化呈现出清晰的结构。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先生说:“南部人去台北,最强烈的感觉是‘南北合文化’,多元混杂。最主要是外省族群带来的中原文化,这是华夏主流文化,但因为以江浙军团为主,带有明显的海派风格;其次是美国文化(西方文化),一方面是因为战后的建设依赖美援,另一方面是台湾人崇美,大家都去美国留学,这也是台北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的基础;再次是河洛文化,源头为闽南文化,中华文化的一种边陲地域文化,比较草根;最后是日本文化,在日本的所有殖民地里面,台湾人最亲日,日本发生地震,台湾捐款最多。”



◎被楼群包围的土地庙


他又比较台南说:“台南的文化结构,第一是河洛文化,第二是日本文化,第三是中原文化,第四是美国文化。两座城市差别很大。台南台北,代表着台湾开发史两个分期,台南是农业时代的首府,台北是商业时代的首府。”



◎诚品书店敦南店



◎大稻埕码头的机车


在我眼里,台北是这样一座城市:河洛人给了她丰沛的生命,然后由日本人规训身体,外省人注入思想,美国人打开眼界。她的命运与大陆其它城市完全不同。上世纪80年代我写诗,手抄了一本又一本洛夫、痖弦、余光中、周梦蝶的诗集,如饥似渴地阅读吴浊流、白先勇、陈映真、陈若曦的小说,后来又迷上了侯孝贤、杨德昌的电影。在我看来,那是台湾文化的黄金时代,他们作品里流露出的孤独、漂流和伤感让我难忘。我一直以为,台湾是座充满悲情的岛屿,台北就是悲情城市。



◎淡水街头的涂鸦


◎淡水老街上的女士


客观地说,台湾的历史的确充满悲情。政治评论员、台湾史专家杨莲福先生指出,1895年台湾被祖国抛弃,成了孤儿;半个世纪后回归祖国,发生了“二二八”事件;1970年本土势力集结,又发生了“美丽岛事件”;在国际上,“中华民国”失去联合国席位,日本、美国、韩国先后断交,国际空间越来越小。“一百多年来,台湾人一直盼望着出头天,却一次次遭受挫折,的确产生了一种悲情。台湾人一直很孤立,无奈,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。然而,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化发生了重大转折,台湾当代作家很少悲情意识,流行的是励志和生活美学读物,《海角七号》等电影更是以“小清新”见长。有人指出,今天台湾社会追求的是一种“小确幸”——微小而确实的幸福。



◎敦化南路上女士与宠物



◎关于移树的抗议


我有点迷惑,向台湾朋友请教。一位绿营支持者笑道:“悲情是民进党造出来的东西,为了选举打悲情牌。如今民进党已经执政过,当然就扔了。河洛人有重商主义传统,很现实,过好眼前就行。”有位蓝营的支持者是这样解释的:“国民党告诉我们,台湾是中华文化复兴基地,责任多大啊。我们后来才知道,国际上不认‘中华民国’,我们于是卸下了重任。如今大陆越来越强大,让对岸去承担民族复兴大业吧。我们在小岛上快乐就好。”



◎在台北“国父“纪念馆跳舞的学生



◎华西街夜市小吃


在台北呆了一段时间,我有种凋零感,仿佛错过了她繁花盛开的韶华时光。二十年前的台北人,一定比现在走得更快,更打拼,怀抱更大的梦想。那个时代的人肩负重任,置身小岛,但胸怀世界,思考历史与未来。新世纪开始,长达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终结,台北从工业时代的巅峰滑落,也把一个文化大师时代甩在身后,激情消退。如同欧洲的城市,台北开始向后现代社会转型,关注日常生活品质,环保的主题取代了发展。



◎捷运(地铁)世贸站内



◎捷运(地铁)站内人流


台北十分适宜人居,交通方便,物美价廉,但是因为经济衰退,不断攀升的高房价对年轻人形成巨大压力。据说1990年的大学毕业生起薪不低于“30K(3万台币)”,那时的房价更低;但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起薪降到“22K,相当于4500元人民币,台北的平均房价每平米已经超过5万元——幸好,台北周边城市的房价不贵,地铁也很方便。



◎眷村文物馆



◎艋舺龙山寺前


“以前努力工作,打三份工,还有希望买房子,现在50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房。人生这么垃圾,干嘛不去听一场音乐会呢?”林佳谕告诉我,“小确幸是一种无奈。”我是偶然遇见林佳谕的。那几天,电视名嘴连日讨论新上任的柯文哲市长如何处理大巨蛋(大型室内体育馆)工程,要移多少颗树。大巨蛋对面,”国父“纪念馆前的二三十株行道树都绑了黄丝带,并非古树,只是四五十年的白千层。一位娇弱清秀的女孩在散发宣传单,标题为《老树不该成为政商角力牺牲,官僚别当财团内鬼》。她说黄丝带是树党绑的,为了防止建商偷偷移走树木,他们一直派人在这边守护。她的名片上印着“树党提名,台北市(中正、万华)议员参选人,林佳谕”,还有一句口号“青年占领政治,终结权贵世袭”。



◎钱穆故居的读书会



◎钱穆故居的国学课堂


“我的每一个朋友都说,我讨厌政治。但是你要改变城市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政。”林佳谕满怀激情地说,“台湾政治被两大党垄断,国民党一直是世袭政治,权贵二代,民进党现在也有了世袭二代,比如陈水扁的儿子、苏贞昌的女儿,普通家庭的年轻人很难出头。我们成立树党,就是想用环保议题,让年轻人有一个参政机会。”我问:“树党能超越蓝绿吗?有人说台湾人非蓝即绿,没有中间选民。”她说:“环保问题就超越了蓝绿呀。比如台北的人均公园绿地只有5.16平方米,不到北京、上海的一半。增加绿地,让台北更美,我想不分蓝绿,大家都会赞成。”



◎青草茶是凉茶一种



◎士林夜市


也许是这样。但我觉得,热衷环保也是一种小确幸——忙于某些具体的小问题,从而遗忘真正的大难题。香港艺术工作者陈伟民看得很清楚,他说:“台湾的处境很尴尬,回归不愿,独立不敢,内部蓝绿分裂,国际上没有身份……反正都解决不了,不如忘记烦恼,台湾的地貌很美,环岛一圈,万事OK。”



◎台北街头



◎台北小吃甜不辣


近年来,大陆赴台旅游十分火热,两岸同胞不免相互打量、了解和比较,都在微妙地进行心理调整。台湾女作家陈若曦说:“台北的最大特点是比较干净、安静,生活悠闲。台北人守法,素质也比较高,这几年更好。我怀疑也有跟大陆人暗暗较劲的成分。5年前,在公车上我还给年龄更大的老人让座,我那时72岁呀。这几年进步很大,都会给老人让座了。我觉得是大陆客多了,台湾人觉得文明礼仪不能输给大陆人。这样很好,两岸互相刺激,共同进步。”



◎天后宫里祈祷的市民



◎西门町步行街


陈若曦的人生很传奇。她是地道的本省人,却有大中华意识,1966年她与丈夫离开美国,前往大陆定居,正逢上“文化大革命”。这段经历让她写出《尹县长》等名篇,开“伤痕文学”之先河。她后来又移居香港、加拿大和美国,1995年孑然一身回到台北定居,与一位“台独分子”结婚。她回忆说:“他人很好,但日子不好过,两人一看电视新闻就吵架,三年后我坚决离婚。他不想离,我就先卖掉房子逼他离——害得我今天只好租房住。我们因为政治理念不合而离婚,在台湾也是奇闻。”



◎西门町的彩绘


统一还是”独立“,是台湾最重大的政治问题,社会因此分裂;更多的台湾人回避或拖延,倾向于维持现状。“中广”新闻部记者萧经玮给我讲了个小故事。美国的朋友请他去游泳,他说不会游,朋友说你从一个岛上来,怎么不会游泳?他自己也很惊奇,才想起自己常常忘记台湾是个岛。他感慨地说:“外省人是大陆民族,来到台湾,一直都保持着大陆思维,不知道自己呆在小岛上,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,不切实际地梦想反攻大陆。现在大家才终于明白台湾是个海岛了,像本省人一样,换成了海岛民族的思维,得过且过,维持现状就好。”



◎西门町发传单的女郎


我觉得有意思:“那你说,大陆思维与海岛思维有什么不同?”他说:“大陆思维是擅长规划、有远见、但呆板,海岛思维是务实、灵活,但是短视。本省人很幸运,一百多年来没有经历过战争,很天真。比如印度尼西亚排华,他们不相信有那么残酷的事。同样,他们也不相信大陆真的会攻打台湾。”



◎西门町纹身店


台湾问题本来很简单,因为牵扯到中美日之间的博弈,问题才变得复杂。如果台湾只是一个寻常的岛屿,维持现状应是不错的选择。若“台独”势力寻求美日支持,让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愈来愈远,只会加速大陆统一国家的步伐。但愿两岸找到一种智慧,让台北这座不识战争的城市,岁月静好。



◎夜色里的忠义路


在中华城市体系里,台北的魅力在于她气韵悠长,境遇独特,复杂多元。尽管她一度登上世界之巅,但我认为她是躺倒在山川上的城市,从土地和命运中吸收营养。人们终究要从巴别塔下来,在台北斑痕累累的寻常巷陌里生活、相爱——在我的想象里,这已经是难得的尘世之美。


※文图来源:国家地理中文网


欢迎关注我们

长按下方二维条形码,即可订阅我们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